武汉市现有核磁共振仪19台,超量11台!(2005-01-18)
发布时间:2007-12-04
作者:
来源:武汉晨报
浏览:3360
武汉市卫生局和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去年联合制订的一份规划认为,按每100万人口配置1台的标准,武汉医院配置8台核磁共振仪即可满足需求。但现实是,武汉医院现共有核磁共振仪19台,超量11台。
核磁共振能查什么
核磁共振是一种检查仪器。武汉市第一医院影像科主管技师涂茜介绍,核磁共振检查对中枢系统(脑梗塞)、椎体疾病(腰椎胸椎脊椎等积水性病变)、腹部(肝、胆等)、关节等病症最合适。
孙骏谟刚从中南医院放射科主任的位置退下来不久,是武汉市放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认为,核磁共振和CT都有其适应症,选择的原则是先简单、后复杂,也就是说,当CT(做一次头部CT只需350元左右)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核磁共振,“核磁共振不论有多先进,也只起到帮助诊断的作用”。
到底哪些病症完全不适应做核磁共振,受访的近10位医生都认为不好界定。以头疼为例,如果纯粹是头疼,自然不用做核磁共振,但很多疾病的表现形式都是头疼,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台仪器最贵超千万元
据记者调查,目前武汉市的核磁共振仪器分布在武汉的同济、协和、武大人民医院、武大中南医院、市一医院、市中心医院、长航总医院、市儿童医院等经济实力强劲的医院。一般来说,核磁共振仪场强越高,检查越准确,价钱也越高。
据武汉市放射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孙骏谟介绍,核磁共振仪低场的在300万到500万元之间,高场的在1000万元以上。
据孙介绍,这还不是全部。核磁共振一般由设备公司包修,以一台0.3T的核磁共振为例,一年大概要花几十万元,如果机器坏了,设备公司上门维修,除了机票、住宿外,一天8小时要花1000多元。就连一台洗片机,一年也要4万到5万元的维修费,另外还有电费、操作人员的工资奖金等,“投入非常大”。
近5年内武汉出现19台核磁共振仪
记者从武汉市卫生局了解到,这些仪器在各区的分布为:江岸区,3台;江汉区,3台;桥口区,5台;汉阳区,1台;武昌区,5台;青山区,1台;洪山区,1台。
“武汉市第一台核磁共振仪是市中心医院(当时的市二医院)1991年购买的,紧接着协和医院、梨园医院也先后购买了核磁共振仪,但大部分仪器是2000年以后出现的,”孙骏谟教授说,“这是技术进步的必然要求。”
也就是说,在现有19台核磁共振仪中,有近15台都是在近五年内出现的。为何各大医院纷纷购进价格不菲的核磁共振仪?
检查费用虚高?
武汉市一医院的技师涂茜介绍,核磁共振的检查费用,以检查一个部位为例,低场的一般需要800元,高场的要1200元左右,如需增强则要另外加钱。
记者了解到的武汉各家医院核磁共振每天的人流量大致是这样的:同济(2台):40到50人;中南:15到20人;市中心医院:20多人;一医院:15到18人。
按一台机器一天做20位病人计算,每天的收入在2万元左右。一位医生对记者说,好的医院不到一年就能收回核磁共振仪的成本。据介绍,某三甲医院放射科一年产生的利润为5000万元,核磁共振仪在其中贡献多少,不得而知。
一位曾在某三甲医院的医生称,核磁共振(低场)的每次实际成本不超过500元。另一业内专家则表示,成本不是很好计算,可能不超过500元,但有的可能也会超过。
医生开单可拿提成?
专家认为,核磁共振仪的平均使用年限在10年左右,如果没有一定量的病人来源,回收成本的压力自然大,更不要说赚取利润。
一位曾在某大型医院急诊科工作过的医生介绍,因为核磁共振投资大,医院要尽快收回成本,有的医院会诱导医生多开核磁共振检查单,一般来说开单提成一次不会低于10%。另外,有个别医院核磁共振病源不足,就想方法拉病源,对给医院提供检查患者的医生,给予经济奖励,一般每介绍一人30到50元不等。
“过度检查”不仅是武汉一个地方的问题
不少受访者认为,如果一个检查对病人而言可做可不做,往往就会开单让病人去做,这种“过度医疗现象”带有共性,“不是武汉一个地方的问题”。
同时,武汉市第十一医院骨科主任李亚明直言,现行法律上的医疗举证倒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加速了过度检查,甚至让过度检查合法化了。现在医生对于疾病诊断,如果没有十分把握,都要求助于各种检查,一是让诊断更准确,另外也是出于对自己的保护,不给病人“钻空子”。核磁共振因为更准确,所以在多数时候是首选,而没有考虑到病人的经济状况和承受能力。
李亚明还举了发生在某医院发生的例子,曾有病人轻微骨折,考虑到病情比较轻,只做了X光片检查,从片子上看骨头没有找到断痕,病人生活起居也很正常。几个月后,病人又到其他医院做CT,发现了骨头上轻微的骨痕,病人来扯皮,说耽误了他的治疗,医院赔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