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量网 http://www.chinajl.com.cn/
中国计量网——计量行业门户网站
计量资讯速递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研动态

白春礼:中国需加强纳米科技的工业化应用

发布时间:2009-10-16 作者: 来源: 浏览:654

  9月1日,2009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北京拉开帷幕,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名科学家就如何推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应用等问题展开讨论。会后,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副主任白春礼院士接受了《科学新闻》杂志的专访,品谈中国纳米科技的布局和未来规划。
 

  科学新闻:当前世界各国在纳米科技方面的布局怎样?

  白春礼:纳米科技是未来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也是提升国家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以纳米科技的研究成果为依托,有可能在未来的20~30年内持续产生新技术和推动新产业的诞生。

  当前发达国家纳米科技布局有5大特点:一、强调以应用为导向,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转移转化的一体化研究;二、集中投入,建设不同类型的专业纳米技术研发平台,以保持可持续的发展;三、整合各学科的研究力量,集中解决重大的科学挑战问题或孕育重大突破的应用技术;四、强调基础研究的长期性,强调重要的科学突破对未来技术的影响;五、全球大型企业越来越重视纳米技术,投入大量预算进行纳米技术应用研发。

  科学新闻:中国目前在纳米领域的发展情况如何?

  白春礼:中国纳米科技的布局应该说是起步较早的。目前,我国在纳米功能材料、器件设计与构建、“自下而上”的关键技术与基础等一些主流发展方向上进行了全方位、分层次的战略布局。国家部署了纳米技术重大或重点计划,成立了指导和协调我国纳米技术研发的委员会,建立了国家级研发中心。

  我国纳米科技在基础研究方面,据有关机构统计,2006年以来发表论文数量和论文引用次数都只仅次于美国,排名全球第二;在纳米材料研究、纳米结构的高分辨表征与检测、分子组装与调控、量子点与纳米线的生长、组装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某些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应用研究方面,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导向性的应用研究能力不足,研究水平中等;在可转移技术研究方面,能力较差,同国际最新进展相比,整体上我国纳米科技的工业化应用水平仍然处于初始发展阶段。

  科学新闻:中国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白春礼: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政府投入总量不足,并且投资部门多,领域分散,缺乏协调,造成研究课题不集中和研究工作偏离纳米科技发展的主流;二、纳米技术与能源、信息、生命、环境等领域的交流渠道不畅,交叉合作研究的程度不够,对各领域的主流问题的贡献度偏低;三、在应用研究方面,尽管我国申请或获得授权的国内专利数量有显著增长,但与产业界的联系和合作仍较薄弱;四、纳米科技的多学科性、复杂性和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其长期发展的前景不明朗,造成产业界不愿早期介入。

  科学新闻:中国应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白春礼:在当前形势下,应该根据我们现有基础,在各学科中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加强纳米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以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重大应用为导向,进一步推动纳米科技基础研究成果走向应用。在能源领域,加强纳米科技在高效率、低成本、长寿命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电力防“污闪”涂层材料、聚合物微纳米球驱油等方面的应用;在信息技术领域,加强纳米科技在新一代超薄、柔性和大面积光电集成器件、新型纳米环形磁随机存储器、光电探测器件等方面的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加强在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药物靶向输运,以及具有个性化治疗前景的低毒性多功能纳米药物等方面的应用;在环境领域,加强在自然水体(包括饮用水)污染的治理、工业废水处理、基于纳米材料和结构的新一代打印制版技术研发以及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应用。


 

分享到:
通知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公告 订购产品 订购产品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会员登陆
完善信息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