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12月1日),由于空气污染扩散条件再度转差,华北、黄淮一带将有中至重度污染,局地严重污染,灰霾面积一度扩大到5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2个北京大小,接近法国面积(法国面积为55.16万平方公里),北京城六区PM2.5浓度一夜之间飙升了7倍多。不过雾霾并不会持续太久,受新一股冷空气影响,2日雾霾将减弱消散。
华北黄淮空气污染扩散条件转差 12月2日空气质量好转
28日前后开始,京津冀地区出现了入秋以来第四次大范围雾霾天气。昨天,受弱冷空气影响,华北北部一带霾稍有缓解,但其他地区污染依旧。监测显示,29日05时至30日05时,华北中南部、黄淮中东部地区、江淮东部等地有霾天气;上述部分地区PM2.5浓度高于115微克/立方米,出现中到重度污染,其中,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北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PM2.5浓度高于250微克/立方米,出现严重污染。安徽北部和皖南山区、江苏大部、上海、浙江北部、辽宁南部、山东北部、北京南部、天津、河北南部、河南中南部等地有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500米的浓雾,局地有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
雾霾天气能见度较差,给交通出行带来了不利影响。据京华时报消息,29日早晨7点左右,山西大运高速公路运城到侯马段,距侯马9.3公里处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共有47辆车连环相撞,截至发稿时造成4死5伤。受事故影响运城至太原高速公路封闭,初步调查原因为团雾影响。
从北京市环保局获悉,当前北京正遭遇今年以来最严重的污染过程。从27日开始,北京的重污染天气已经持续4天,PM2.5浓度在12小时内一度激增近10倍,部分监测站点出现超过900微克/立方米的极端峰值污染浓度。
500米高空航拍北京雾霾
灰霾锁城已持续4天??北京局地PM2.5浓度值逼近1000
根据北京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实时监控数据,30日晚21时,北京大部分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PM2.5浓度值都在500微克/立方米以上,北京城区的东城东四站点、朝阳奥体中心站点、丰台花园站点的PM2.5浓度超过600微克/立方米,郊区中的房山良乡站点高达723微克/立方米。
根据记者观察,30日18时,在北京空气质量监测点中的“京西南区域点”,其监测PM2.5浓度值一度高达945微克/立方米。
此轮持续笼罩北京的重霾天气从11月27日开始,当日14时,北京即启动了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要求相关单位加强施工工地扬尘控制,全市停止土石方、建筑拆除等施工作业,加大重点道路清扫保洁强度。
黄色预警持续了44个小时后,29日10时,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将黄色预警提升至橙色预警。这是今年来北京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橙色级别预警,也是时隔近14个月后,北京再度启动这一级别的预警。
??PM2.5浓度12小时内激增近10倍
对于本次空气重污染过程,北京环保局介绍,本次严重污染天气为今年以来最严重的污染过程。
针对此轮重霾天气的特点,环保局介绍,本次重霾过程的PM2.5浓度存在两次明显跃升现象。
第一次跃升发生在26日18时至27日18时,PM2.5浓度从46微克/立方米跃升至28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由2级良直接跨四级跃升为6级严重污染;第二次跃升发生在30日,从06时的57微克/立方米上升至18时的526微克/立方米,12小时内增长近10倍。
据北京环保局介绍,本次污染的演变过程复杂,总体呈加重趋势,同时也存在浓度的大幅度波动,30日凌晨时段北京北部及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一度达到2级良水平。
对于极端峰值污染浓度,北京环保局称,30日白天受区域污染回流和混合层高度降低的垂直压缩的共同作用,北京的PM2.5浓度急剧增长,当天下午中心城区维持50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高污染浓度,而南部地区部分站点则出现超过900微克/立方米的极端峰值污染浓度。
此外,区域污染也是本次重霾天气的一大特点,本次重污染是在华北地区大范围持续性重污染的背景下发生的,京津冀、山东、山西、河南等地区普遍出现严重污染,污染物在区域内积累、滞留,并随风场变化互相传输影响。
哪些因素造成“最严重雾霾”?
??极端气象、供暖季燃煤、机动车排放、区域污染叠加
对于今年以来最严重的雾霾,北京环保局从三个方面分析其成因,包括特殊的气候背景和极端的气象条件,区域内燃煤、机动车等污染源排放,区域性污染输送进一步加重了本市的污染水平。
北京环保局介绍,2015年为有历史统计以来的最强厄尔尼诺年,全球极端天气频发,进入11月以来,华北地区遭遇多次强降雪天气,降雪消融导致地面湿度接近饱和,温度降低,而中层大气同期存在显著回暖情况,导致华北地区大范围处于高湿度、低风速、强逆温的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污染持续积累,造成本次大范围的严重区域性污染。
此外,燃煤、机动车等仍是主要的污染源排放因素。据介绍,北京进入采暖期后,燃煤污染排放明显增加,特别是前期的降雪降温过程,导致区域燃煤采暖消耗量大幅增加。同时,静稳低能见度天气条件下,道路拥堵加剧,燃油效率降低,机动车污染排放也显著增加。此外,持续的高湿静稳气象条件,利于气态污染物向颗粒物的转化,以及颗粒物的吸湿增长等,这都加重了PM2.5的浓度水平。
在区域性污染输方面,26日至27日及30日两次浓度跃升期间,北京上空均存在明显的高污染带由南向北快速推进现象。
栏目导航
内容推荐
更多>2021-07-15
2020-02-14
2019-07-18